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關於中國

首頁 > 新聞網> 社區新聞>聯合國對中共的酷刑審查引國際廣泛關注
聯合國對中共的酷刑審查引國際廣泛關注[大紀元][2008-11-20 07:55:07]
聯合國對中共的酷刑審查引國際廣泛關注 【簡體版】 【打印機版】 【字號】大 中 小 【大紀元11月20日訊】自2008年11月3日至11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第41屆會議,審核了多個國家的酷刑問題。其間,11月7日和10日,7年來首次對中共的酷刑問題進行審核,包括「法輪功人權」在內的19個人權團體對中共推行酷刑提出強烈譴責。面對聯合國及「法輪功人權」等團體的指控,中共做出可笑辯解。該審查活動已吸引國際廣泛關注,諸多國際媒體進行了大量報導。 美聯社消息,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多次指責中國不遵守1984年簽訂的反酷刑公約。星期一(11月10日),中共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及其31名代表團成員在日內瓦稱,中國司法部門廣為遵守禁止使用酷刑的規定。 據路透社報導,中共代表李保東稱,中共對酷刑持「零容忍」態度。路透社援引大赦國際的說法指出,「除了一些立法的頒布和行政文檔的『進步』,中國(中共)沒有在禁止酷刑、虐待、非人和侮辱性對待方面做出任何清晰的和可見的進步」。路透社同時援引該國際組織的呼籲稱,「聯合國工作組應給北京施壓,使其回應關於中國(中共)一直在抓捕法輪功學員及其他人士並關押到隱蔽的『黑獄』(black jails)、並僱用流氓襲擊和騷擾人權律師的最新報告」。 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特派專員菲麗斯‧加耶女士另據法新社報導,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中國問題特派專員菲麗斯‧加耶(Felice Gaer)在審核會議中指出,當她注意到「北京頻繁使用國家機密法案來控制信息」,她因而「對(中共)將(虐待個案)統計數據公開毫無誠意的憂慮,遠勝過對其統計數據缺失本身的憂慮」。在會程期間的一個聽證會上, 加耶表示,她對中共代表只強調其已頒布的相關反酷刑法律這一回應感到「困惑」,因為該委員會希望獲得「具體實施這些法案的信息」。中共在提交的信息中存在著嚴重的缺失處,其中包括:今年3月西藏騷亂中的大逮捕行動,和對薩哈洛夫人權獎得主胡佳的妻子、女兒的軟禁。另外,中國拘押囚犯的總體條件也受到質疑。該專員說,在36個提出的問題中,中國當局回答了25個,但都是以「現在有了反酷刑法」的籠統說法做為回應。比如說,藏人暴動是今年的大事件,但中國當局沒有提供目前少數民族被關押的統計數字。加耶補充道,「信息的缺乏使得對人權團體(關於中共)虐待和酷刑的指控難以進行嚴肅的和獨立的評估。」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許多非政府組織和人權團體代表也參加了週五在日內瓦舉行的反酷刑公開聽證會。其中有19個人權組織對中國的酷刑提出指控。法輪功組織表示,從2000年起,他們開始向聯合國人權專員遞交法輪功學員受害的案例,其中被害死的案例超過一千例,聯合國人權專員就此曾向中共當局發出過數千份質詢。」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一位反酷刑委員會成員的話報導說,人權組織揭發了不少中國執法人員毆打和折磨被關押者的案例,而中國當局未能提供這些有關案例的細節,令反酷刑委員會無法就中國是否遵守聯合國反酷刑公約作出準確判斷。 「美國之音」披露,中共代表宣稱一些公開的虐待個案「是涉案的看守或警察未能履行職責的孤立事件,已嚴懲涉案者」。隨後美國之音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前政治犯黃燕明的「現身說法」活動,中共的該宣稱不攻自破。黃燕明曾經因為1995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向觀看國旗降旗儀式的人群拋撒要求民主的傳單而被判刑5年,2000年刑滿出獄。他在被關押期間遭到看守人員用鎖頭毒打,被打得視網膜脫落,導致左眼失明。黃指出,「對待政治犯或者法輪功人士,它的酷刑好像還要嚴重一點。對刑事犯罪好像還沒有這麼嚴重。往往就是我們這種異議人士、政治維權人士、民主黨人在裡面受到的酷刑反而要嚴重一點。」 針對聯合國該審核活動,其他各國主流媒體也都在第一時間做了報導。新西蘭電視一台引述他們所採訪的一位總部設在紐約的團體「中國人權」(Human Rights In China)成員莎倫‧霍姆(Sharon Hom)的話指出,「因為北京將關於獄中非正常死亡和其它刑事審判信息列為國家機密,這就使外界幾乎不可能獲知其暴力的嚴重程度。」「如果沒有準確的、透明的、可信的數據,我們就不能做準確的、徹底的評估。」霍姆還指出,「但是,現在擺到桌面上來的已經是一份大量重大問題的清單。」 此外,諸如「加拿大新聞」(Canadian Press) 、「德國之聲」中文部等,報導中對中共方面欠合作誠意的披露都頗為直接客觀。 據悉,向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提交「影子報告」(Shadow Report)參與審核的19家國際組織,包括「法輪功人權」、「記者無疆界」、「大赦國際」等。其中,在專門針對對法輪功學員酷刑虐待事實的披露方面,以「法輪功人權」提交的報告最為詳細。該報告在詳細分析中共在人權方面「紙上的進步」並首次指出中共是在利用將「立法」和「違法」溶於一爐這一新的混淆視伎倆的基礎上,明確建議:將中共驅逐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此次酷刑問題審核活動議及的議題有: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問題,監獄內性暴力問題,吸毒者、愛滋病病毒染者以及愛滋病患者待遇和治療問題,強制墮胎問題,維權人士的關押問題,北韓難民問題,以及今年的重大事件——屠殺藏人問題等等;另外,該委員會還就一系列與政府任務有關的虐待案例要求中共方面加以解釋。 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將在今年11月21日將此次審核結果匯總成一份正式報告,提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新聞投稿































首頁 > 新聞網> 社區新聞>澳門團體23日遊行抗議23條惡法
澳門團體23日遊行抗議23條惡法[大紀元][2008-11-20 07:58:14]
澳門團體23日遊行抗議23條惡法 【簡體版】 【打印機版】 【字號】大 中 小 【大紀元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葉穎詩澳門報導)11月19日下午,澳門民間社團「民主起動」的代表利建潤向民政總署遞交遊行通知書,依法通知民政總署「民主起動」將於11月23日(星期日)舉行主題為「反對23惡法」大遊行,集合時間為下午2時,地點為澳門北區黑沙環三角花園。 利建潤指出,2003年7月1日,香港50萬市民上街,成功迫使香港特區政府擱置23條立法,惡法在香港胎死腹中。現在,23惡法在澳門借屍還魂,澳門特區政府快刀斬亂麻,只有40天諮詢期,妄圖以議會的絕大多數優勢在澳門高速立法。 利建潤說,政府推出的23條草案中的「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及「預備行為」條文,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危機四伏,更容易出現政治審查和以言入罪,嚴重侵害澳門人的基本權利,以「國家安全」為名,壓制不同聲音,打壓人權、言論自由為實。 利建潤呼籲澳門市民在這最後關頭上街,以捍衛自己的人權和澳門人的生活方式。他說:「澳門市民,不要再做順民,任由政府政治閹割,11月23日齊上街,驅惡法,捍衛我們的人權自由。」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新聞投稿































首頁 > 新聞網> 社區新聞>深圳皮鞋含致癌染料
深圳皮鞋含致癌染料[大紀元][2008-11-20 07:59:23]
深圳皮鞋含致癌染料 【簡體版】 【打印機版】 【字號】大 中 小 【大紀元11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19日電)據報導,中國大陸廣東省深圳市質監局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30%皮鞋質量不合格,不合格內容包括含有致癌染料芳香胺。 香港太陽報今天報導,深圳市質監局前天公布第三季深圳皮鞋品質情況,在抽查的37批樣本,共來自21間皮鞋生產企業。經檢測僅27批次合格,抽樣合格率為73%。 不合格項目主要為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幫底剝離強度、鞋跟接合力、成型底鞋跟硬度、勾心抗彎剛度和硬度、外底耐磨性能等。 質檢專家表示,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是致癌物質,使用此類不合格產品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有關部門已嚴格按照法例規定,對不合格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理,限期整改,並進行跟蹤檢查,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新聞投稿































首頁 > 新聞網> 美國新聞>美專家憂美中產品安全面臨多障礙
美專家憂美中產品安全面臨多障礙 [美國之音][2008-11-20 07:22:59]
美專家憂美中產品安全面臨多障礙 記者: 張蓉湘 華盛頓2008年11月20日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星期三在北京開設在海外的第一個辦事處。有分析說,這為美中未來就產品安全的進一步對話提供了機會。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美國的檢查人員面臨巨大挑戰,他們很難監督全中國的食品工業,治本的方法應該在於加強對食品製造商的教育。
智庫威爾遜中心專家吳嵐
美國華盛頓智庫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中國環保論壇”主任吳嵐(Jennifer Turner)星期三在國會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說,中國在產品安全問題上面臨巨大挑戰,包括中央政府很難確保地方政府徹底履行相關法規;中國缺乏獨立的司法體系與新聞媒體對產品安全進行有效監督;此外,中國境內也缺乏倡導食品與產品安全的非政府組織。吳嵐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在北京、上海與廣州設立辦事處,雖然可以倡導產品安全,併為美中在這方面的學術交流提供重要橋梁,不過也面臨不少障礙。*打開對話之門*吳嵐說:“的確,這個做法向中國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美國認真看待產品安全的議題。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檢查人員不是警察,8個工作人員無法管理全中國的食品工業。但我認為,這至少為將來進一步對話打開了門。”
前歐盟產品檢測官員楊保羅
前歐盟產品檢測官員楊保羅(Paul Young)告訴美國之音,歐盟已經跟中國簽署加強產品安全監督合作的協議,美中也有關於食品、飼料、藥品和醫療器材安全的協議,不過,解決問題的根本應該是教導製造商以及農民,讓他們掌握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使用標識清楚的農藥以及避免那些化學物等知識。他說:“顯然,產品安全的問題不應該從檢測開始,當務之急應該是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統,教導食品製造商以及農民妥善處理食品的生產。”*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專家的話指出,FDA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象徵意義可能大於實質效果。報導說,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沒有辦法檢查所有的產品,所以美國FDA將面臨極大的挑戰。華盛頓郵報還引述中國農業大學一位教授的話說,FDA無法發現所有從中國出口的食品中所含的潛在有毒物質,他也懷疑中國政府會完全授權FDA人員在中國市場裏測試產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FDA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之後,中國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會在適當時機向美方派出有關官員,以促進兩國在產品品質、醫藥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每年美國從外國進口將近2萬億美元的產品,其中3千200多億美元的產品從中國進口。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新聞投稿

沒有留言: